2025年2月20日,一则消息从北京水立方传来:TCL完成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签约。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TCL董事长李东生出席仪式。
此次签约之后,标志着TCL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在接下来的奥运周期内,TCL的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全面贯穿于赛事内外,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一柄标杆。
这是继阿里、vivo、比亚迪等品牌后,又一家中国企业在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中占据核心赞助席位。而在过去十年间,从足球赛事上的欧洲杯、美洲杯到世界杯,再到冬夏两季奥运会,中国品牌已悄然接棒欧美日韩企业,成为全球体育赞助版图中最醒目的存在。
这一幕似曾相识。
上世纪80年代,索尼、三星们以“技术+品牌”的赞助逻辑,将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的标签嵌入全球消费者的心智。如今,中国品牌正以同样的方式,在绿茵场、冰雪赛道和领奖台上,书写着属于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叙事。
体育赞助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中国品牌全球化叙事的深远企图,更是一场国家产业实力的隐喻。
2024年欧洲杯上,五家中国赞助商占据全球合作伙伴席位的近四成,比亚迪更以新能源汽车官方用车的身份,取代了德国大众的垄断地位。
相比之下,TCL的全球化布局更具战略纵深,赞助欧洲杯球队、美洲杯及巴西国家队,在北美市场通过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合作打入主流文化圈,最终以3926万台的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世界第二。这种“大赛+区域+本土化”的多维渗透,显示出中国品牌已经从产品输出发展到了文化融合的进阶段位。
事实上,TCL加快全球化步伐的背后,还有其从性价比到技术溢价的产业跃迁梦想。
若将时间轴拉长至20年前,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多停留在“贴牌换曝光”的初级阶段。而如今,赞助商名单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跃迁——安踏的智能跑鞋助力奥运冠军突破极限,TCL的科技实力让更多球队有了广阔发展。。。。。。从此,中国品牌不再只是广告牌上的符号,而是以决策型的全新角色参与到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漫漫征程中去。
在越南、在墨西哥,在波兰,在美国,TCL这些遍及全球的“本土化堡垒”让它对体育的热情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供应链、渠道网络深度啮合的齿轮。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中国制造业从“成本优势”向“系统能力”的进化。正如耐克凭借轻资产模式统治运动鞋市场,中国企业则以“制造+品牌+技术”的混合模式,开辟出一条迥异于欧盟日韩对手的路径。
而在另一端,中国品牌对于体育赛事的热切支持,还暗合着国家战略推进的深层逻辑。
当传统贸易壁垒高耸,体育营销逐渐成为了穿透文化隔阂的“软性基建”。蚂蚁集团通过欧洲杯推广跨境支付,速卖通借赛事搭建欧洲专线,这些动作与其说是商业行为,不如说是数字丝绸之路的微观实践。
TCL的奥运成功梦想此前早有成功先例。早在汉城奥运会,三星便通过赞助奥运会完成从“廉价代工”到“高端品牌”的华丽转身。现在,这条路径正在被中国品牌精准复刻。
成为奥运合作伙伴,投入巨大,影响深远,TCL对此当然不会是盲目的,而是尝过甜头之后的再度出击。
此前,通过赞助NFL,TCL在北美市场已经超越LG成为第二。这一战绩背后,固然有中国整体实力和形象的进化,但中国智造通过包括体育赛事在内的营销手段,助力品牌在北美市场完成认知革命,亦有巨大贡献。
从目前全球体育赛事的合作品牌来看,欧美日韩企业的赞助多集中于家电品牌,而中国品牌的触角早已已延伸至汽车、跨境电商等多种领域,这种多元化的赞助矩阵,恰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倒影——我们加速走过了欧美日韩所走过的道路,而且在某些领域实现了绝对的弯道超车,比如家电。
如今,TCL正在用今日中国的逻辑,唱响起欧美日韩昨日哼唱的旋律。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全球化不是选择,而是生存。”
今天,当中国品牌站上国际奥委会的顶级合作席,这已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一个国家在产业革命长河中刻下的新坐标。大国崛起的故事,从来都离不开商业力量的加持,而体育赛场上的中国红,正成为这个故事最生动的注脚。
电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