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地局势的日渐缓和,挥别三年之久的欧美日韩车企正通过平行进口或新建生产基地的方式,重返俄罗斯市场。
目前,丰田、大众等企业已重启对俄零部件供应,而韩国的现代汽车则计划在今年恢复在俄工厂的生产计划。
而与此几乎同步发生的一件事——俄方部长级高官在近日的发声,引起了中国汽车厂商的注意。
2月初,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部长阿里哈诺夫公开指出,中国陕汽重卡、中国重汽和一汽解放三品牌卡车存在“严重缺陷”,要求加强认证审查。随后,俄罗斯技术法规和计量局以“噪音超标、制动性能不足、侧面防护不合规”为由,撤销陕汽某款卡车的认证并暂停销售。
尽管俄方强调此举为“常规监管”,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专项调查,担忧其可能演变为系统性技术壁垒。
显然,陕汽重卡事件是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中必经的成人礼,未来三年,无疑将是决定中国车企在俄命运的关键窗口期。
短期看,欧美日韩车企回归将加剧市场竞争,但长期而言,这必将倒逼中国重卡企业加速技术自主化与本地化进程。若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中俄技术标准互认、完善供应链韧性,并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中国重卡仍有望在俄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车企大规模撤离俄罗斯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迎来了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三年黄金发展期。
事实上,中国车企在俄所向披靡,并非只得益于地缘政治,在产品和价格上同样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针对俄罗斯极寒多尘的用处环境,咱们的SUV车型因高通过性而广受欢迎,再加上中国车均价较欧洲品牌可以低到50%,不热卖也就是个怪事了。
销量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截至2025年1月,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新车市场的销量占比进一步攀升,销量前十品牌中有9席皆为中国品牌,哈弗、奇瑞、吉利分列前三。
欧美日韩品牌退出后,俄罗斯汽车年销量从2021年的167万辆骤降至2022年的68.7万辆,中国车企迅速填补了这一超百万辆的市场缺口,尤其是在重卡市场。去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达115.8万辆,其中重卡占比超60%,陕汽、重汽、一汽解放三大品牌合计占据对俄商用车出口量的65%。陕汽重卡更是通过技术授权在罗马尼亚实现本地化生产,其X3000平台车型长期占据东欧建筑运输市场18%份额。
尽管中俄交好,但俄罗斯方面也看到了中国汽车的强大竞争力,正在力图通过税收、本地化建设以及监管压力等组合拳限制中国车企的迅速扩张,从国家层面的选择来看,此举并无不妥,但是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如何实现从野蛮生长到稳健深耕的转折,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至于欧美日韩车企重返俄罗斯市场,和我国汽车遭遇禁售之间有没有强关联,嗯,你懂的。
电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